玩運彩賺錢分析當我問道:「認為安全感是追求成就的主要動力的,請舉手。」幾乎所有人都舉手了。 要知道,「追求安全感」和「恐懼」這兩種動機,說穿了其實是很類似的東西。追求安全 感,是出於不安全感,而不安全感基本上便是一種恐懼心理。
致富法則:
如果你的動力來源並不是正面的作用,例如你是出於恐懼、憤怒而想致富,或者只是為了「證明」自己而想成功,那麼你的錢永遠不會帶給你快樂。
那麼,賺更多的錢可以消除恐懼嗎?別異想 天開了!為什麼?因為金錢不是問根源,恐懼才是。更糟的是,恐懼不只是一個問題,它其實是一種習慣。因此,賺大錢只是改變了你的恐懼的樣子。
假如我們破產了,往往會害怕無法東山再起,或是錢賺得不夠多。但是,一旦我們 成功了,內心的恐懼通常會轉變成:「萬一我失去了我已經賺到的一切,該怎麼辦?」 或是「所有人都想拿走我的錢」,或是「我會被國稅局榨乾」。玩運彩賺錢分析簡單來說,除非我們能找到這個問 題的 根源,把恐懼消除,否則再多的錢也幫不了忙。
當然,如果可以選擇的話,大部分人都寧願在有錢的時候擔心會失去一切,也不願 口袋空空。不過,這兩種生活方式都不是一般人承受得了的。
很多出於恐懼心理而拼命想賺錢的人,是把獲得財富當作一種證明自己「夠好」的 方式。這個難題在第二篇會詳加討論,然後你就 明白,再多的錢也不可能讓你對 自己滿意。你會成為你這樣子,並不是金錢所造成的。而你心中那個「永遠必須證明自 己」的課題,變成了你習慣的生活方式,你根本沒有察覺到它在折磨你。你說自己是功 成名就人士,個性苦幹實幹,意志堅決—這些特質都不錯,唯一的問題是:你為什麼 會這樣?推動這一切的根本動力到底是什麼?
那些被某種力量驅使著要證明自己夠好的人,覺得生活中一切的人事物都「不夠」,而再多的錢也不能減輕這種痛苦。再多的錢或其他物質,都不可能使這種人的內心得到 滿足。
我要再強調一次:問題都在你自己身上。記住,你的內在世界反映了你的外在世界,如果你認定自己不夠好,你就會把這個想法合理化,並且創造出那個「不夠」的現實狀況。相反的,如果你相信自己是富足的,你也會把那個信念合理化,並且創造出富足豐盛。
為什麼?因為「豐盛」會變成你的根源,自然而然成為你的生活方式。 「你要在心中劃清界線,不要讓憤怒、恐懼成為你追求財富和證明自己的動力,然後 你就可以安裝新的連結,讓你賺錢賺得很有目標,覺得自己有所貢獻,而且從中得到喜 悦。那樣一來,你就永遠不必藉著擺脫金錢而得到快樂。
與父母反其道而行,不盡然都是錯的。玩運彩賺錢認為如果你是個叛逆的孩子 (排行老二的孩子往 往如此),而家人的理財習慣不好,那麼你跟他們不同反而可能是好事。但如果你父母很 有成就,而你卻反抗他們,那麼你可能會陷入嚴重的財務問題。不管你是哪種狀況,重 要的是你要認清楚一件事:你的生活方式,與雙親的金錢觀,或者其中一人的金錢觀,有密切的關聯。
第二個改變的步驟:你在模仿誰
察覺:想一想父母處理金錢的方式和習慣是如何,你跟他們有哪些地方是完全一樣的?哪些是完全不一樣的地方?把這些寫下來。
理解:這個模仿步驟如何改變你的財務生活?把它寫下來。
畫清界線:你明白這個方式只是你後天學習的,並不是你自己原本有的嗎?你明白現在你有權力選擇改變嗎?
提出宣言:把你的手放在心上,大聲說: 「我所模仿的金錢觀念是他們的。我現在要選擇自己的方式。」 然後,摸著頭說: 「這是有錢人的腦袋!」
第三種影響:特殊事件
第三種使我們受到制約的重要因素是特殊事件。玩運彩賺錢你小時候,對於金錢、財富和有錢人有什麼經驗或體會?這些經驗太重要了,因為它們會形成你一生的信念或是幻想。
讓我舉個例子說明。有個名叫喬希的護士來參加密集課程。她的收入很好,但不知為什麼總是會把錢花光。我們深入了解後發現,她十一歲的時候,有一次與父母和姐姐去中菜餐廳吃飯,餐間,她父母又為了錢的事而針鋒相對。她父親站起身,大吼大叫並捶打桌子。她記得爸爸的臉一會兒泛紅一會兒發青,然後心臟病發,倒在地上。
喬希是學校的游泳校隊隊員,學過心肺復甦術,於是立即為父親急救,但仍然回天乏術。父親死在她的懷裡。因此,從那一天起,在喬希的心裡,金錢就和痛苦緊密相連。也難怪她成年以後會 出於潛意識就揮霍掉所有的錢,以減輕內心的痛苦。玩運彩賺錢有意思的是,她選擇了當護士。為 什麼?也許她還想要挽救她的父親?
在我們的訓練課程裡,幫喬希找出她舊的金錢藍圖,並且加以修正。今天她正大步 邁向財務自由之路,也不再當護士了| 並不是她不喜歡護士這份工作,而是因為她從事這個工作的理由是錯誤的。她現在是財務規畫師,也是一份助人的工作,不過是一對 一的工作,深入了解客戶過去的程式如何控制了他們今日的理財方式。
我再舉一個更接近核心的例子。我太太小時候只要聽到賣冰淇淋的貨車接近的叮噹 鈴聲,就會跑去找媽媽要銅板,她媽媽總回答她:「對不起,親愛的,我沒有錢,你去 找爸爸要。爸爸才有錢。」我太太便跑去找爸爸要,然後開開心心去買冰淇淋吃。
日復一日,同樣的狀況不斷反覆,那麼,我太太最後會學到什麼樣的金錢概念呢?
男人才有錢
所以我們結婚後,你猜她會期待我怎麼做?沒錯:拿錢回家。我告訴你,這回她要的可不是銅板而已,她的段數已經提高了。
她學到的第二個概念是,女人沒有錢。如果她媽媽(她的模仿對象)沒有錢,顯然她也應該如此。於是她在潛意識裡就會想花掉所有的錢。玩運彩賺錢這件事,她做得十分徹底。你給她一百元,她花一百元;你給她兩百元,她就花兩百元;如果你給她五百元,她就把五百元用光;如果你給她一千元,她會花一千元。後來她來上我的課,學會了各種財務槓桿的技巧。我給她兩千塊,她可以花掉一萬塊!我試著向她解釋:「親愛的,你這樣不對。財務槓桿的意思是我們應該是拿到那一萬塊,而不是花掉它。」不知為何,她就 是聽不進去。
「我們不會為別的事吵架,只會為錢的話題爭執。這差一點使我們賠上了婚姻。當時 我們並不知道我們對於金錢的看法如此截然不同。對我太太來說,金錢意味著立即的享 受(就好像她小時候享受她的冰淇淋一樣)。我則相反,從小就相信必須不斷累積金錢才 能換取自由。
對我來說,不管我太太什麼時候花了錢,她花掉的都不是錢,而是我們未來的自由。但是就她而言,不管何時我只要阻止她花錢,就是在剝奪她人生中的享受。